很多同學,特別是高三學子都有這樣的焦慮:時間跟坐火箭一樣嗖嗖的往前趕,好多東西還沒來得及看,一天就過去了,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時。
然而,從物理學的角度,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能增加每一分鐘的利用←價值,那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等於是增加了時喃喃道間。
假如你是一個“中等生”,先來回憶一下你的一天是不是這樣的:吃飯、睡覺、學習,一天的時間基本上是被這三項活動“承包”了。
再仔細想想,在這三項活動的間隙裏,其實還有很多瑣碎時間的存在,比如睡著前的那段時間、起床、洗漱、走路、等車、乘車…這些時間很瑣碎,但加起來,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時間資產。
時間一直都是有的,不是嗎?
關於這些瑣碎時間該怎麽利用,並不是你臨時想到什麽就ω去做什麽。
而是要根據時間的長短、不同的場合,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制定“零碎時間”計劃表。
“零碎時間”計劃表
Step 1. 明確每天的零碎時間段
為了減少時間上的浪費,我們要以一√周或一個月為單位,梳理出自己的零碎時間。
一天的零碎時間段一般有通勤(上下學)、等待(等吃飯、等家長接送、排隊)、放松(飯後、午睡後)。
你除了要知道每这一战個零碎事件是什麽以外,還要知道每件事花費的時間。
例如你要坐地鐵去上學◤,你還要清楚自己花費多長時間。
然後利用每件◆事之間的交叉點來進行學習。
Step 2. 明確自己的每日任務
將每什么天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列成一張表,並在每個任務的後面標註所需時間。
例如背英文單詞50個(20分鐘)、看數學錯題10道(30分鐘)、刷微博(10分鐘)、看抖音(30分鐘)…
Step 3.根據“時間四象■限”梳理每日任務
覺得時間不夠用的學生,往往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在於:事情太多。
只要想填充自己一天的24個小時,總會有無窮的事情湧入自己的To-Do-List。
即便是高三緊張的ㄨ學習時間,同樣存在著分給這個科目還是那個科目,去刷題還是歸納總結這≡樣的問題。
所以,在有限的時間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分清輕重緩急。很多緊迫的事情不一定等同於重要的事情,一定不能成為急事的奴隸。
我們可以將任務按照重要和緊急兩種不同♂程度進行劃分,得到“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四個象限。
◆ 既緊迫又重要的事,馬上去做
這些事在短期內會帶來較大的收益,需要在當下優先完成。
◆ 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抽時間也要做
這些事雖然却是类似他自己不會在短期產生明顯的收益,但確是長期發展不可或缺的任務。例如制定學習計劃、歸納知識結構、分析錯題錯因、背單詞、課外閱讀等。
◆ 緊迫但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這些事看似十萬火急,但對自己短期和長期的收益有限,卻常常占用非常多々不必要的時間。例如朋友圈的一個新消息提醒、突然的一個電話、社團的一個臨時任@ 務,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底線和處理規則,比如拒絕或尋求幫助。
◆ 既不緊迫也不重要,想做也不要做
這些事暫時擱置或削減必要的∴時間投入是最合理的決策。
在此基礎上,重新思考每天的任務中哪些是必要選項,將不必要的任務盡量刪減或縮短時間。
Step 4. 根據時間段虎王的特點,安排任務
在時間≡利用與效率當中,也存在“二八定律”。
在效率最高的“黃金時間”,20%的時間投入就能產生80%的回報。在效率最低的“疲頓時間”,80%的時間那碧绿色投入卻只能產生20%的回報。
因此,在分清不同任務的輕重緩急後,我們還要清楚在每個零碎時間段,我們的學習效率如何。
如果按照學生的效率高低劃分,可以得到高效時間和低效時間。
低效時間:用於歸納、總結、調整、計劃
完整的低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反饋時間”,適合進行對白天所學知識方法的總結、錯題的分析與歸納、反思自己的學習計劃、思考下一階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高效時間:背誦、記憶、復習、提升
碎片化的高效率時間是一天當中的“積累時間”,適合進行與記憶和積累相關的學習任務,例如鞏固英語單詞、背誦語文古詩詞、熟悉作文素材、背誦文綜知識點。
在此基礎上,大家要根據自己每日的時間安排和精神狀態進行靈活的調整。
例如睡前的30分鐘,時間較短:如果精神狀態較好,即進入“高效時間”,完全可以進行積累、背誦、記憶工作;如果精神狀態較差,即進入“低效時間”,可以進行課外閱讀、練字、摘抄素材、聽力等。
需要認清的是:並不是只有“高效時間”才適合學習,每天有大量的學習任務發生在一些細枝末節或是精神萎靡的時間當中。
時間像海綿裏的水,得這樣擠才會有。
1. 乘坐公車時
這種場所『通常人多嘈雜,無法安靜思考問題,聽音頻又需要很大聲,容易傷害聽力。這時候可以把平時抄錄的經常錯的英語單詞、語文字音字形、成語等之類的資料拿出來看幾眼。這種資料可以隨看隨記,又不︼用聯系上下文。
2. 跟同學放學一起等車或回家時
可以針對某一知識點或熱門話題,互相提問和探討。這樣不但能碰撞出不同的觀點,還能幫助加深記憶,更有助於知識的查漏補缺。
3. 上廁所、起床洗漱時
這些時間比較短,不適合系統的記憶某些知識,可以用來記憶單一的知識點,例如幾個單詞、幾條公式、幾句詩詞等。
4. 課間休息的幾分鐘
課間要是十分疲倦,應趴在課桌上睡一會兒。此時強撐著學習,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浪費了時間。
對於精力充沛的同學,建議背誦詩詞、地名、年代和外文單詞等。
還可以進行一些整理工作,比如對剛剛的上課內容進行“回放式”復習。然後進行自我反思,自己是否有走神現象等,避免下一節課出現同類情況。接著可以先準備好下一節課所需要的課本及作業,以免因上課慌亂而漏聽重要知識,準備好上課資料後再整理需要寫的作業。
如果還有空余時間,利用這個空隙寫一寫作業,來鞏固所學的知識。
5. 吃飯前後
吃飯前後,建議做一些輕松的閱讀,例如閱讀短篇或看報刊。較短的零星時間適合讀一些短篇的文章或自己感興趣的報刊,這樣可以幫你開拓知識面。
6. 睡覺前和醒來後
睡覺前和醒來後◆又被譽為“記憶的黃金時間段”,這兩個時間段大家要格外註↙意。
睡覺前,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在腦海裏把剛剛學過的內容串聯復習一遍,第二天早上醒來,再把昨天晚上記憶的內容復習一遍,你會發現比其他時間效果更加明顯。
註意,在安排任∑務時,最好留出一些緩沖時間來應對突發事件。
復雜任務的攻克
中等生還有一個常有的狀態就是遇到復雜的學習內容,或需要進行一長段時間學習時,就表現出疲憊和厭煩的情緒。這裏有個逆向思維,就是:化整為零。
絕大多數有價㊣ 值的知識,並不是你在碎片時間裏可以掌握的。我們很多的重要工作也往往需要大塊的時間去集中開展,而我們不受打擾的大塊時間是有限的。
因此,我們常常感到大塊時間的資源匱乏,甚至造成我們不得不熬夜,以獲得不受打擾的大塊時間。
其實,如果我們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將能有效解決大塊時間不足的問題。
具體做法是:將那些需要系統化思考、給出較為復雜解決方案的事情,分解成一個個較小的項目。列明小目標並寫下來隨身攜①帶,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思考和推導。在這個過程中,取得的任何進展和反饋,都記下來,便於下一次繼續進行思考。
比如,做一個關於考前戰略思考的PPT,你就可能會列出這些問題:
整個PPT的邏輯應該怎麽呈就在周围現?
每一部分分別需要用多少P來講?
背景描述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關鍵因素從哪幾個方面去分析?
主要戰略舉措如何…
把它們做成清單,在任意碎片時間拿出來思考,及時把思考結∴果記下來,而不是等坐到書桌前才去思考。
這種把工作化整為零、逐步攻克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時間,減少我們對大⌒塊時間的依賴。
學會利用工具,隨時隨地學習
碎片化學習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利用學習工具。
隨身攜帶卡片、筆記本、書籍,不∩管何時何地,都能想看就看、想聽就聽,想學就學。這樣不僅將平時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了起來,而且∑ 擠掉了無聊發呆的時間,無形中增加了學習時間。
生活中,很多尖子生,你以為他們成績好是因為聰明,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比我們聰明多少。
而是因為他們在生活中的☆每一秒,在別人發呆、放空、渾渾噩噩的時候,都時刻在腦中對各種情形進行思考、推演、分析,對各種路徑和結果早已爛熟於心。
高考的成功來自平時積累的每一個一分鐘,要讓這些瑣碎的時間發ζ揮出最大的價值。
現在就動起來吧,給自己列任務清單,將自己的碎片時間整合利用起來,相信你的學習效率將有大幅度的提升!
註: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由江蘇招生考試網團隊(微信公眾號:jszkwx)排版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ω 系管理員刪除。